二战后最大难民潮 谁是始作俑者?
本文来源:央视新闻、新华社
昨天是第16个世界难民日。从2015年起,欧洲难民潮愈演愈烈,全球近两千万人逃往它国,规模为二战后最大。这场难民潮看似突然,实则却是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v1306637ipi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△6月20日《晚间新闻》视频
“二战”后规模最大难民潮
战争、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各类危机造成民众流离失所,沦为难民。近年来,各地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加重,特别是2015年以来,叙利亚、利比亚等中东、北非国家战乱不断,持续动荡,加上极端组织“伊斯兰国”猖狂作乱,阿富汗塔利班卷土重来,使得大批难民不断外涌,形成“二战”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潮。
全球约2000万难民 多半不足18岁
据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止到2015年底,全球共有约6000万流离失所者,相当于全球每122人中,就有一人被迫背井离乡。其中,逃离本国、前往他国谋生的难民数量约有2000万人,超过一半的难民年龄都不足18岁。
难民从哪儿来?
这么多的难民,从哪里而来呢?位于中东地区的叙利亚、阿富汗和伊拉克,是避难申请者的三大来源地。进入21世纪以来,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阿富汗(2001年)和伊拉克(2003年)发动了两场战争,除此之外,还军事打击利比亚(2011年),扶植叙利亚反对派打内战,当地局势因此持续动荡,极端组织趁机坐大,进一步造成局势恶化,导致难民潮的产生,进而引发欧洲难民危机。
难民去哪儿?
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,面对难民潮,发展中国家接收了86%的难民,土耳其、巴基斯坦和黎巴嫩为接收难民人数前三名的国家,其中土耳其和黎巴嫩接收的主要是叙利亚难民,巴基斯坦接收的主要是阿富汗难民。
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,截止今年3月份,共有约480万叙利亚难民登记在册,土耳其、黎巴嫩、约旦接收了近450万人,而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却在隔岸观火。这个超级大国仅仅安置了4035名叙利亚难民,几乎排在最后面。面对外界指责,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曾承诺,将在2016财年,再接收一万名叙利亚难民。不过,即便奥巴马能如期兑现承诺,这对于解决难民危机而言,也不过是“杯水车薪、无济于事”。
叙利亚爆发战争以来,德国和瑞典几乎承担了一半涌入欧洲的难民。难民赴欧的目的地大多是德国,德国是欧盟最大的难民接收国。
难民前往欧盟国家,需要经过地中海进行偷渡,去年以来已经有上千名难民葬身地中海,三岁的叙利亚男童艾兰就是其中之一。
从土耳其的博德鲁姆海湾,到希腊的科斯岛,只有20公里的距离,坐船的话只需25分钟。可以说是通往欧洲最快捷的一条路线,为此,许多叙利亚难民选择从这里登船前往希腊,然后转到德国等欧洲国家。
2015年9月2日凌晨3点,40岁的阿卜杜拉,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——5岁的加里布和3岁的艾兰,从博德鲁姆海湾出发,准备前往科斯岛。
这已是第三次尝试了。前两次,他试着偷渡到欧洲,但要么被人发现,要么差点淹死。这一次,他向蛇头支付了4000欧元,唯一的条件就是找一条安全一点的船。看到船他开始犹豫,蛇头承诺的摩托艇变成了一条只能容纳三四个人的橡皮筏。加上他们一家四口,橡皮筏上一共坐了12个人。
起航后没走多远,海浪不断撞击着小橡皮筏。随着海浪越来越汹涌,一个蛇头见势不妙跳下海,朝岸边游。阿卜杜拉试图控制住船,但一个更大的浪打过来,船一下就翻了。他试图把孩子们的头抬起来,让他们不至于沉下去。但浪太大了。阿卜杜拉在水里挣扎了20分钟,他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。他记得艾兰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:“爸爸请不要死去。”
△一名3岁的叙利亚男童艾兰在和家人一起逃难时溺亡
△2016年5月25日,一艘载有难民的船只在利比亚海域发生侧翻
2015年10月26日,位于斯洛文尼亚农田间的小路上,数万难民排队前行,从空中俯瞰,队伍绵延数公里。有欧洲媒体报道,已有数千人滞留在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的边界,由于天气寒冷,难民生存状况堪忧。
△斯洛文尼亚农田间的小路上的难民“洪流”
“难民中的难民”:有国无家
阿富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持续难民潮的来源地,持续时间长达37年,至今仍有260万注册难民分布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,难民安置问题长期困扰着国际社会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b130674mu1s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△6月20日《国际时讯》视频
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,自塔利班政权倒台以来,大约有580万阿富汗难民选择了回国,但是部分难民回国后却仍然深陷人道主义危机,被国际社会称作是“难民中的难民”,阿富汗归国难民不得不面对自己“无处安放的命运”。
拉兹·穆罕默德是巴布拉克营地的负责人,2002年他带领13户从巴基斯坦回国的难民在废墟上亲手建立起了这片家园,从帐篷到土房,14年里,这里已经发展到700多户3500多人。然而,阿富汗战后重建工作进展缓慢,当初国际组织和阿富汗政府的许诺至今仍未兑现,营地内充满了抱怨、愤怒和对抗的情绪。眼下,就连这道最后的防线,也正变得脆弱不堪。当地武装组织瞄准了这块尚未开发的土地,去年7月,一群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闯入营地肆意开枪扫射,导致2人死亡,15人受伤。
战争非但没有为阿富汗彻底消除恐怖势力,带来更多的,却是恐怖、战乱与难民。而这种“西方干预-本国内战-难民外涌”的悲剧“三部曲”,此后也陆续出现在伊拉克、利比亚及叙利亚。
NEWS MORE
世界难民日的由来
难民问题由来已久,严重困扰着许多国家和地区,成为国际社会十分棘手的问题。为保证难民的基本权利和地位,联合国1951年召开难民和无国籍人地位全权代表会议,通过了《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》。由于难民问题在非洲尤为突出,非洲统一组织在1974年6月20日通过了一项关于非洲难民问题的公约,并决定将每年这一天定为“非洲难民日”。2000年12月,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,把“非洲难民日”更名为“世界难民日”,以提醒国际社会关注全球各地难民的困难处境。
猜你喜欢
本期监制/杨继红 主编/侯振海
记者/包佳节 编辑/白云飞
©央视新闻